close
美智走了。距離她入院動手術切除腫瘤只有短短的8個月。
說到美智,倒也跟我有一些共同的地方;我們都是金牛座,都是致理商專畢業(我是五專;她是夜二專)。
花樣年華的小女生,就這樣子的凋零了。想起來真叫人不勝唏噓。
難道,達爾文的進化論也可以適用在人類身上嗎?雖然是殘酷的,但這也是事實。人一出生,壽命大概就定了。後天的飲食與生活習慣,我想,大概可以改變50%-70%左右吧!而基因就決定了大半,也就是說,「適者生存」,不適合現今的環境,就只有被淘汰了。「淘汰」用在人類身上,也用的太殘忍了。
我認為,我是要活的久一點的人。因此,過著「養生」的生活,是有其必要性的。
來談談死亡這件事。小時候,死亡的印象只有祖父與外公的喪禮。長大後,30歲之前,國中同學車禍喪生。那時,死亡似乎是那麼的遙遠。直到1995年,外婆過世,幾年後,小嬸嬸過世,1999年媽媽過世然後,2004年祖母也過世了。死亡就一步一步的接近了。死亡不好的地方是,你再也見無法見到離開的親人了。年過35,更感覺人生在走下坡了。也就是說,死亡一天比一天的近了。
或許,離開的人在天上是過的不錯。但到底好不好,也不知道?因為離開的人都沒有回來告訴我們。
當然,生老病死,就是如此了。這是大自然的規則!或許,就如同《挪威的森林》裡:死不是生的對極,而是生的一部份。以及,「死並不是終結生的決定性要素。在那裏死只不過是構成生的許多要素之一。」
現在的科技發達,但是,也沒人可以扮演上帝的角色。
離開這世界的人,年紀就永遠停留在那一點。只是,留下親人的惋惜,也蠻難過的。
再見了,美智。全站熱搜